时间:2022-11-05 22:40:37 | 浏览:1312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黎民英雄
①
第一阶段
从先秦到宋元
重庆地区历经多次人口迁入
江面上往来的古人
在一处长1.6km、宽15米的天然石梁上
刻录下七十二个年份的枯水位
形成罕见的“古代水文站”
即白鹤梁
(白鹤梁,石梁上有包括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在内的300多人的题刻;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淹没于近40米的江底,目前已经建成为世界上首座水下博物馆,图片源自@汇图网)
▼
而当诗人们舟行三峡时
更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流放途中遇赦的李白
心情大悦
(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因涨水无法启程的李商隐
则颇显无奈
(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具体创作地点有争议)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陆续增加的移民
在重庆逐渐开始创造出
令人震惊的文化遗迹
始刻于初唐、鼎盛于两宋的
5万余身造像
构成了壮观的大足石刻
成为世界石窟艺术的丰碑
(大足宝顶卧佛,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摄影师@靳博阳)
▼
但是作为一个城市
重庆距离成为超级都会
还远远不够
这一阶段的王朝统治者
看重的是它的军事价值
大量军事重镇依山临江而建
以江、山为天然防护
易守难攻
著名的白帝城
建于白帝山上
一面傍山、三面环水
扼守着长江三峡的西入口
(白帝城遗址全景,因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升高,白帝山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岛,摄影师@王正坤)
▼
钓鱼城
建于钓鱼山上
嘉陵江、渠江、涪[fú]江
三江在此交汇
呈半岛形、城址奇绝
(请横屏观看,钓鱼城城址,摄影师@沈龙泉)
▼
而重庆城
即古代重庆的府城/县城
则扼守在重庆最重要的两条大江
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同样形如半岛
(请横屏观看,重庆主城区航拍,摄影师@王正坤)
▼
南宋末年
宋将彭大雅、王坚等人
以重庆城、钓鱼城等数十座山城
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
抵抗蒙古大军长达40余年
导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钓鱼城下
这是作为军事重镇的重庆
在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时刻
(合川区钓鱼城遗址一角,摄影师@李琼)
▼
②
第二阶段
明清时期
经过“湖广填四川”
重庆地区人口大增
通过川江水系聚集四川盆地的货物
再与富庶的长江中下游贸易
商业属性日渐凸显
从军事重镇演化为商业重镇
船工们
在江面上高喊号子
鼓舞士气、协调步伐
渡过一个个险滩恶水
这便是“川江号子”
(2017年中超颁奖典礼“川江号子”表演,图片源自@VCG)
▼
纤夫们
在岸边用遒劲的力量拉动船只
纤绳在石头上磨出的痕迹
深达数厘米
可见航路之难
(长江三峡沿岸纤痕,摄影师@郑云峰)
▼
在船工、纤夫等各种人群的努力下
大大小小的贸易场镇
遍布重庆长江及其支流沿岸
(江津区中山古镇,摄影师@李琼)
▼
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
重庆城
更是四方人货的最大汇集之所
(两江汇流的朝天门码头,浑黄的长江与暗绿色的嘉陵江交融,摄影师@鬼迹)
▼
清代的地方志
记载了当时的盛况
(出自清代乾隆时期《巴县志》)
▼
“九门舟集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