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1:44:38 | 浏览:1304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八大石窟之一,在唐,五代,宋,明,清都有开凿。
大足石刻共23处,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最精美。这里有佛像和道教造像,也有佛道儒同龛窟的三教造像。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其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内容和表手法都力求生活化。
牧牛图长达30余米,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
横笛独奏的“吹笛女”
充满内心喜悦的“养鸡女”,美术课本上的经典图片。
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大约1006个,上千只手屈伸离合,错落有致,堪称中国千手观音之最,世界佛教艺术一大奇观。
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意到笔伏,画外之画”,藏而不露。
地狱变相龛,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尖刀,油锅,沸汤酷刑惨不忍睹。
圆觉洞内造像精细,衣衫如丝绸,极具质感,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天窗,光线射进洞窟,明暗相映,神秘莫测。
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坠。
九龙浴太子,因地制宜的典范,岩壁上方刻九龙,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
刻于唐末至南宋的北山摩崖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沿崖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被誉为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的“石窟艺术陈列馆”。
转轮经藏窟
大足石刻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写实与夸张互补,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务求传神写心。内容贴近生活,处处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的义理要求,有社会教化作用。将艺术与宗教 ,科学,自然巧妙结合,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让世遗活起来#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八大石窟之一,在唐,五代,宋,明,清都有开凿。大足石刻共23处,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最精美。这里有佛像和道教造像,也有佛道儒同龛窟的三教造像。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
【原创】[行•拍中国-2020-21][ 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 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
5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大足石刻景区只开放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游以及宝顶山石刻景区内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及圣寿寺(含广大寺)等密闭场所暂不开放。根据国家文化和旅
听文物讲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千百只手臂自崖壁上次第展开,如层浪叠涌;万般姿态的手掌,或五指平伸,或轻拈法器,似花绽放;金光灿灿的主尊观音造像盘坐莲花宝座,慧目下视,慈悲安详……2021年2月23日拍
春风拂面花意浓,5月的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内游人络绎不绝,博物院也是很多人,走过长长的甬道,在一片生机盎然的山水中,一座庄重典雅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大足石刻博物馆。在参观宝顶山石窟之前,很有必要到大足石刻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