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1:41:13 | 浏览:1949
1号龛是韦君靖像。朔源大足五金,不得不从一个关键人物即韦君靖说起。
韦君靖何许人?韦君靖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氏。他是唐昭宗大顺、景福年间任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事(节度使),即地方军政长官。当时昌州府辖治大足。
公元892年,在黄巢农民军起义影响下,天下大乱。昌州近邻狼烟四起,内忧外患。西川节度王建与东川、兴元、凤翔守军剑拔弩张。谨守臣节、忠于唐室的韦君靖,便招募义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雄踞昌州自保。
韦氏率义军数万驻扎大足龙岗山,建永昌寨设险防卫。大足县志载,韦君靖在永昌寨周围28里,筑城堡2000余间,建敌楼100余所,军民合一,储粮十年。而龙水地处要津,便设“镇遏使”和“镇将”驻防。闲暇之余,韦氏便组织人工开山凿石,祈求神灵庇护。
韦氏因是义军队伍,不能享受国家军队待遇,所需兵器、凿石工具以及粮草等,皆为自给自足。当时,紧邻的玉龙、永川、巴川(今铜梁)一带盛产铁矿,韦君靖便组织人员火速运至水陆交通方便的龙水镇,招募能工巧匠昼夜赶制兵器及造像工具……至此,韦君靖开启了缔造大足五金和大足石刻的元年。
韦君靖以雄厚的实力和精心的防范部署,使延续数年之久的东西川争战未能波及昌州,大足避免了兵祸涂炭,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唐乾宁二年(895年),韦君靖麾下150多名节级将校在北山立碑,颂其功德,见今北山佛湾第2号《韦君靖碑》。从碑言“乃思退居”观之推测,韦氏见唐王朝大势已去,便去职隐退,下落不明。
但韦氏建寨屯兵龙岗山,对大足五金尤其是冷兵器、匠具和大足石刻的兴起,可谓开山鼻祖,功垂千古。
毗沙门天王龛
此龛是韦君靖据《毗沙门天王经》镌造,通编为第5号。韦君靖造此像有自我比附为唐之毗沙门王之意。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护持北方的护法神。
龛正中镌刻的北方天王,身材魁伟,威武强悍,顶盔贯甲,竖眉怒目;天王两侧的力士怒目狰狞,持刀挥棍。左侧男、女侍者则英俊儒雅,贤淑端庄,衣饰贴体,线条道劲流畅,技法娴熟。
传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安西城(今新疆库车县)被番兵围困,有表请救援。但路途遥远,救兵难到,唐明皇即让不空和尚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救援。于是天王金身出现,大放光明,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和铠甲绳,神兵著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番兵大败。唐玄宗闻奏大悦,救令诸道节度,所在州府于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像供养。此后,毗沙门天王像被军旅视为保护神,可得“神力”,故永昌寨韦君靖携刻此像。
毗沙门天又名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四天王之一,而在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单独出现的场合较多。相传,毗沙门天经常守护如来道场,由此而得机缘时时听闻如来说法,故名多闻天王。
毗沙门天王(守护北方的多闻天)原出于印度神话中的俱毗罗神。与东方的持国天王(即多罗咤)、南方的增长天王(即毗琉璃)、西方的广目天王(即毗留博叉)合称“四大天王”。在印度教中俱毗罗神原是守护与财富之神,到了本土宗教中人们有附加给了四大天王以风调雨顺的功能。所以在现今寺庙的天王殿中毗沙门天王多是一手持宝伞(象征雨)一手持银鼠(象征财)。而通过此窟可以还原唐时人们对于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印象。
此龛中毗沙门天王头戴大鹏冠。怒目圆睁,双肩出牛角形火焰背光。双手已残(应该是左手托塔,右手持法器——多是三叉戟或宝棒),脚踏二罗刹,左名尼蓝婆,右名毗蓝婆。胯下有一戴方冠人头,是为地王。
左右壁陪侍夜叉、罗刹、太子、天王妻和五行道天女等多身人像。
摩崖石刻除了佛像,还有一些碑刻。大足石刻韦君靖碑,位于佛湾之首,通编为第2号。碑高260,宽310厘米。由军事判官将仕郎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撰文,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上石。碑文分上下两部左行竖刻,上部53行,除首行刻35字外,其余满行为30字,计1440字,字径3.5厘米;下部101行,计2866字,字径2厘米,序署145名节级将校名衔。碑不题名,首、次行署韦君靖累衔:"金紫光绿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都督昌洲诸军事守昌洲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韦君靖建。"史称"韦军靖碑"。
这块"韦君靖碑"碑刻是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
我们在游览时,正好有电视台在拍摄这个碑刻,是在介绍这个碑刻的内容,我作为一个匆匆游客,没法仔细研究这些文字内容,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书法作品。
这么大一面碑刻,一个字一个字这样的刻出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一块石碑是大足石刻维修委员会的“落款”。
9号龛 千手观音龛 唐末
龛顶上面是一对飞天,龛窟左右两壁分别刻了六组乘云而来的十方诸佛,护法,尊天等众。
龛内主尊千手观音善跏趺坐于金刚座上,足踏双莲。头戴化佛冠,出二道毫光于龛顶, 现两身飞天。背有头光与身光。身光内圈浅刻多手以示千手。肩上两手于头顶合托一尊化佛,胸前两手合十,其下两手于腹部施禅定印,其余各手分持法器。座下左右各刻一跪地瘦骨嶙峋的托钵人像与小鬼,为千手观音经变中“七宝施贫儿,甘露施饿鬼”。
10号龛 释迦摩尼说法龛 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
左壁眷属,观音菩萨众。
右壁眷属,大势至菩萨众。
正壁刻释迦摩尼佛坐像,左右肋侍二菩萨二弟子,十方诸佛,天王力士相伴。上悬覆莲,左右各有一身飞天。主尊释迦摩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右手残,举于胸前,左手施降魔印。
第51号龛 三世佛龛 899年 唐光化二年
龛高189、宽235、深88厘米。刻像41尊。龛正中刻释迦、迦叶、弥勒“三世佛”,左右壁刻文殊、普贤及天龙八部等。造像端庄典雅,刻工精致凝练。
摩崖石刻群中,除了这些大龛,更多的是一些小龛。
我感到很奇怪,一些大龛保护得很好,而一些小龛佛像却缺少了佛头,不知何故。是有人盗取了吗?从破损的情况看,也不像是自然损坏的。
这些佛像是自然风化掉的。
很多小佛像都没了佛首,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年代久远,有些佛像已经几近“消失”了。
龙岗石窟,国家瑰宝。这个词是谁题的?杨尚昆,大家认识吗?
【原创】[行•拍中国-2020-21][ 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 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
安岳石刻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12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近日,两名景区解说员从安岳赶赴重庆大足区开展为期一周的业务交流学习。其背后是当地文旅部门与大足区文旅部门建立景区解说员互派互学制度,助力资阳大足携手共建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以前叫大足县),国家5A级景区(2007年入选),199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景区的石刻艺术非常高超,主要展示景点是北山和宝顶山,现在还开发了夜游项目,据说虚拟与现实融合,科技感十足!整个景区的石刻开凿于初唐,历经五
5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大足石刻景区只开放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游以及宝顶山石刻景区内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及圣寿寺(含广大寺)等密闭场所暂不开放。根据国家文化和旅
近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大足石雕被列入名录中的“传统美术”类目下,重庆又有九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重庆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大足石刻与大足石雕相伴而生,属于先贤留给我们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
这个窟很特别,它是独立存在的一座窟,这个是毗卢道场石窟。宝顶山毗卢道场平时并不对外开放,游人只能隔着铁门观看洞中精美绝伦的造像。毗卢道场是密宗主尊毗卢遮那佛设坛讲经说法之处,表现的是毗卢遮那佛给众菩萨、僧众说法的场景,菩萨、僧众表情端庄肃穆
从昌州古城出来后前往龙岗山。龙岗山位于大足县城区的北面,除原有的上山步道外,在宏声广场的北侧又修建了一条步道上山。山上树林茂密、空气清新,是人们爬山锻炼的好地方。粗大的黄桷树和脚下凹凸的石板路告诉了人们这条上山道路的久远历史以及经历的沧桑岁
观完大足石刻博物馆,继续前往宝顶山摩崖石刻。大足石刻,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大足石刻包括石窟七十五处,造像五万余尊,其中以宝顶山石窟最有代表性。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由密宗六祖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
华严三圣像在宝顶大佛湾南岩东端,有三尊擎天柱般的立像。中为毗卢舍那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三尊像合称"华严三圣"。华严三圣像高7米、肩宽2.9米、胸厚1.4米。头顶崖檐,脚踏莲台,袈裟皱褶如刀斧劈出,舒展自如。高大的圣像体朝前倾,气势庄
接下来的石刻是从世俗题材反映禅修境界的《牧牛图》。这龛“牧牛图”全长约三十米,是我国罕见的长卷式组雕。据碑文考证是根据北宋杨次公(杨杰)《证道牧牛颂》而打刻,它形象地表现了佛教禅观的修证过程。整龛造像一共刻有十个牧人和十头牛,牧人代表修行者
1号龛是韦君靖像。朔源大足五金,不得不从一个关键人物即韦君靖说起。韦君靖何许人?韦君靖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氏。他是唐昭宗大顺、景福年间任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事(节度使),即地方军政长官。当时昌州府辖治大足。公元892年,在黄巢农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这龛造像亦称“西方净土变”,它高8.1米,宽20.2米,深3米。刻像面积16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堪称全国同类题材之冠。西方净土变是佛教壁画和石窟艺术中常见的题材,是根据净土宗所奉的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
走进宝顶山石刻,眼前雕在山崖上的塑像可以把人看得目瞪口呆。明艳的色彩,丰富的内容,飞扬的嘴角,生动的画面,我忽然觉得自己被带进了一个个故事情节里头,跟着牧牛人一起放牛,听释迦牟尼佛谈经论道,看生死轮回悟因果人生……凝视那一出出嘴角上扬的微笑
感谢盛世,使我有了去重庆的勇气,从订票到上车,不超过24小时。重庆,我来了。带着多年前《话说长江》里虹云、陈铎娓娓的诉说,带着对大足石刻魂牵梦萦的向往。大足石刻开凿于唐、五代、宋及明清时期,中国自唐以后很少再开凿石窟,因此大足石刻代表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