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1:40:43 | 浏览:50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021年10月3日起,4集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将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每晚《探索·发现》栏目中首播,带领观众在国庆长假期间领略大足石刻的无穷魅力。
该片首次将大足石刻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对照,以大足石刻为原点,观照中国文化的前世,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全片用深厚的人文精神烘托,令观众看见大足石刻背后的故事,感受大足石刻创建者、发现者、研究者、保护者们的伟大情怀。
第一集《愿者之力》 。丰富的石雕艺术,遍布全球,指引着不同地域人们的精神皈依。两千年前,融汇世界三大文明艺术精华的佛教造像艺术品,诞生于古印度。而后,这股艺术风潮一路东传。当这样的造像风潮传到了中国的川东时,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无数无名的大足工匠,在宝顶山主持修建者赵智凤的带领下,超越时代的认知与技术的极限,创造出这人类历史当中,物质与精神高度融合的极致代表之作,也为中国甚至是世界石窟艺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集《山崖上的宋》。透过不同的石刻艺术品,人们能够欣赏到各类独特的艺术之美,也可以以这些石刻作品为起点,穿越时空,探寻千年之前的大宋王朝。大足石刻被称为立体的《清明上河图》,从农业生产到商业氛围,从家庭组成方式到信仰与文化体系的构建,通过大足石刻,两宋时代那些远离都市的世俗景象,更加立体、生动的方式,跃然于人们的眼前。
第三集《美的守望》。美的感知,始于人类的生存本能,而后,由此延伸。最终,美具有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这份美,因宗教而缘起,却因人间而活色生香。非洲艺术、玛雅文明、吴哥窟遗迹、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各大文明体系对于美的理解和定义不尽相同,甚至相互背离,但是中国人该怎样从世界审美潮流中重新发掘自我定位,真正实现文明互鉴、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真正做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公元11世纪的大足石刻,为当代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考范例。
第四集《造像里的密码》。本集以一步步揭开大足石刻当中隐藏的科学密码入手,通过解析宋代大足石刻工匠在造像及洞窟营建当中所利用的来自力学、光学、透视学、水文勘测、冶炼、系统工程管理等种种当时领先世界的宋代科学,探问中国在11到12世纪两宋时代,科学技术如何领先世界,而后又影响世界。同时,通过千手观音的修复工程,以现代科学视角,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修复思路。全片古代科技与现代修复两条主线并行,从中追溯中华文明的科学精神特质。这种科学精神的特质如何影响了大足石刻的雕凿、建造与保护,使之成为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绝响,探问艺术与科学,科学与文明进步之间的隐秘关系。
《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首播平台为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序列为:2021年10月3日21:33,播出第一集《愿者之力》;10月4日21:33,播出第二集《山崖上的宋》;10月5日21:33,播出第三集《美的守望》;10月6日21:33,播出第四集《造像里的密码》。重播序列为:2021年10月4日06:42、15:39 ,播出第一集《愿者之力》;10月5日 06:42、15:39,播出第二集《山崖上的宋》;10月6日 06:42、15:39,播出第三集《美的守望》;10月7日 06:42、15:39,播出第四集《造像里的密码》。
(姚淇琳)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川藏线怒江旧大桥被拆除了,但这个桥墩却永远保留在了这里,因为有一位战士永远的留在了这个桥墩里面。他是谁?桥墩中的无名烈士因为川藏线绝美的风景,很多人都说一辈子要走一次川藏线,但您是否注意到很多司机开车路过时,会时不时点一支烟扔出去?其实,这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光伏作为新能源备受国家支持 这两年 光伏电站频频亮相央视 作为国家权威媒体央视对光伏电站的报道和普及也让光伏人感受到了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力度 今天小盒子就来整理一下 那些被央视点名表扬的电站 快来看看有
图说: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 来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电动车、太阳能真的“绿色”吗?可能和你想的大为不同!昨天,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安德烈·盖姆严肃地指出,谈到未来能源,人们还
重庆,直辖二十四年,成就斐然,中西部地区第一城市,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国庆前夕,神舟十二号和三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回家,孟晚舟回国,是为双喜临门。双喜临门,是为“重庆”。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重庆,一座伟大的城市。1997年,重庆直辖
重庆籍、四川籍游客参观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景区再添新优惠。今日,大足石刻“川渝一家亲 景区惠民游”活动正式启动,大足石刻景区将推出“川渝游客免费赠票”以及“四川籍游客半价游”的优惠政策。据了解,“川渝一家亲 景区惠民游”活动旨在推动川渝两地
近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大足石雕被列入名录中的“传统美术”类目下,重庆又有九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重庆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大足石刻与大足石雕相伴而生,属于先贤留给我们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6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甘于寂寞一人守一山,为“石刻梦”辞去副县长,梦圆时分两鬓已成霜——郭相颖:护送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护石人”》的报道。1000多年前,大唐王朝西南的一处偏僻山岭中,石匠们攀援在险峻
佛祖岩石刻属于大足宝顶山的中小石刻,开凿于南宋,是在进山道路旁的崖壁上雕造的释迦摩尼和文殊、普贤“华严三圣”造像,半身坐像庄严典雅,保存完好。12月10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启兵正带领团队在这里开展佛祖岩摩崖造像信息采集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区域关键词·石刻保护开发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刘宏顺“他们对石刻的保护和研究,成绩真的很亮眼。”近日,安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杨中华从重庆市大足区考察回来,就赶紧和同事分享见闻,“要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在石刻的保护
5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大足石刻景区只开放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游以及宝顶山石刻景区内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及圣寿寺(含广大寺)等密闭场所暂不开放。根据国家文化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