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重庆市民刘超惊奇地发现,大足石刻景区竟出现在快手直播中。跟随工作人员的镜头,他在网上“云游”大足石刻,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精美造像。和刘超一样,不少人观看了大足石刻的直播。两天内3场直播,全网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让更多游客能够欣赏到历...
最近,重庆市民刘超惊奇地发现,大足石刻景区竟出现在快手直播中。跟随工作人员的镜头,他在网上“云游”大足石刻,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精美造像。和刘超一样,不少人观看了大足石刻的直播。两天内3场直播,全网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
让更多游客能够欣赏到历经千百年风雨的石窟艺术,离不开大足对石刻坚持不懈的保护。多年来,大足积极保护石刻,做了大量工作。宝顶山千手观音像有800多年历史,是大足石刻的“镇馆之宝”,它的修复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2015年,千手观音像修复完成。
在修复过程中,有一位“医生”发挥了重要贡献,她就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作为保护工程石质修复组组长,她用7年时间参与修复,并总结出“望闻问切”的文物病害诊断“四诊法”,为其他石刻保护提供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大足石刻三维测绘与数字化工程启动,测绘面覆盖九成以上造像。“三维测绘就是激光扫描,保留石刻造像修复前的原始数据,为修复提供依据。”陈卉丽说,三维测绘可以激光打印,进行真实复原,为修复专家提供样本数据,让专家远程诊疗成为可能。
一手抓抢救,一手抓预防。2019年12月,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大足石刻由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
走进大足石刻研究院监测中心,在一块大型LED屏上显示着各类实时数据与分析走势图,如温度、微环境、岩体稳定性等共70项内容。一旦洞窟内有倾斜或者温度异常,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实施加固工程或者减少游客。
“监测预警系统相当于‘听诊器’,帮助我们实时检查,生成‘体检报告’,提前发现石刻的问题,尽早修复。”陈卉丽说。
石刻保护好了,开发利用就有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大足石刻景区积极转型创新,抓住技术发展机遇,创作大量石刻文创产品,助力全区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以前,游客往往观赏完宝顶山大佛湾一带的造像后就离开了,整个观光过程仅约1小时。近年来,大足石刻景区进行提档升级,让游客从“看石刻”转变为“游景区”“逛城市”。如今,大足石刻景区环境优美,设施更加完善,游客平均游览时间达3小时以上。
仅有大足石刻还不够,大足积极推进城景融合,建设国际文旅城市。具体来说,就是把大足的人文、山水、温泉、乡村旅游等资源有效串联,以宝顶山景区至龙水湖景区为主线,以沿线美丽乡村示范片为补充,把景与城有机融合,开辟精品路线,吸引更多游客。
去年,大足还启动建设石刻文创园,签约落户项目16个,引进20多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打造雕塑艺术产业基地。
“石头是冰冷的,文化是温暖的。我们要打好石刻牌,让石刻活起来。”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说,当前,大足将大足石刻作为重点工程,坚持以文化兴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