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1:23:01 | 浏览:1290
最近,重庆市民刘超惊奇地发现,大足石刻景区竟出现在快手直播中。跟随工作人员的镜头,他在网上“云游”大足石刻,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精美造像。和刘超一样,不少人观看了大足石刻的直播。两天内3场直播,全网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
让更多游客能够欣赏到历经千百年风雨的石窟艺术,离不开大足对石刻坚持不懈的保护。多年来,大足积极保护石刻,做了大量工作。宝顶山千手观音像有800多年历史,是大足石刻的“镇馆之宝”,它的修复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2015年,千手观音像修复完成。
在修复过程中,有一位“医生”发挥了重要贡献,她就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作为保护工程石质修复组组长,她用7年时间参与修复,并总结出“望闻问切”的文物病害诊断“四诊法”,为其他石刻保护提供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大足石刻三维测绘与数字化工程启动,测绘面覆盖九成以上造像。“三维测绘就是激光扫描,保留石刻造像修复前的原始数据,为修复提供依据。”陈卉丽说,三维测绘可以激光打印,进行真实复原,为修复专家提供样本数据,让专家远程诊疗成为可能。
一手抓抢救,一手抓预防。2019年12月,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大足石刻由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
走进大足石刻研究院监测中心,在一块大型LED屏上显示着各类实时数据与分析走势图,如温度、微环境、岩体稳定性等共70项内容。一旦洞窟内有倾斜或者温度异常,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实施加固工程或者减少游客。
“监测预警系统相当于‘听诊器’,帮助我们实时检查,生成‘体检报告’,提前发现石刻的问题,尽早修复。”陈卉丽说。
石刻保护好了,开发利用就有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大足石刻景区积极转型创新,抓住技术发展机遇,创作大量石刻文创产品,助力全区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以前,游客往往观赏完宝顶山大佛湾一带的造像后就离开了,整个观光过程仅约1小时。近年来,大足石刻景区进行提档升级,让游客从“看石刻”转变为“游景区”“逛城市”。如今,大足石刻景区环境优美,设施更加完善,游客平均游览时间达3小时以上。
仅有大足石刻还不够,大足积极推进城景融合,建设国际文旅城市。具体来说,就是把大足的人文、山水、温泉、乡村旅游等资源有效串联,以宝顶山景区至龙水湖景区为主线,以沿线美丽乡村示范片为补充,把景与城有机融合,开辟精品路线,吸引更多游客。
去年,大足还启动建设石刻文创园,签约落户项目16个,引进20多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打造雕塑艺术产业基地。
“石头是冰冷的,文化是温暖的。我们要打好石刻牌,让石刻活起来。”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说,当前,大足将大足石刻作为重点工程,坚持以文化兴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8日 12 版)
【原创】[行•拍中国-2020-21][ 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 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
5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大足石刻景区只开放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游以及宝顶山石刻景区内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及圣寿寺(含广大寺)等密闭场所暂不开放。根据国家文化和旅
安岳石刻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12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近日,两名景区解说员从安岳赶赴重庆大足区开展为期一周的业务交流学习。其背后是当地文旅部门与大足区文旅部门建立景区解说员互派互学制度,助力资阳大足携手共建
听文物讲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千百只手臂自崖壁上次第展开,如层浪叠涌;万般姿态的手掌,或五指平伸,或轻拈法器,似花绽放;金光灿灿的主尊观音造像盘坐莲花宝座,慧目下视,慈悲安详……2021年2月23日拍
在千手观音前跳一曲《千手观音》舞蹈,与笛女进行深情的凝望……这一刻,千年石刻似乎穿越时空,诉说着一段段被历史湮没的故事。8月11日上午,“不凡奇迹 天下大足”巨量中国大型城市推广活动在重庆市大足区启动,来自全国的50名网络达人组成“奇迹大足
春风拂面花意浓,5月的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内游人络绎不绝,博物院也是很多人,走过长长的甬道,在一片生机盎然的山水中,一座庄重典雅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大足石刻博物馆。在参观宝顶山石窟之前,很有必要到大足石刻博物馆内,对大足石刻和佛教文化艺术进
众所周知,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但需要解释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所标注的是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和石门山五山的石刻集群,而广义的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摩崖造像的总称。驴友来足大多参观宝顶山和北山的石刻,其实除了五山的石刻,其
千百只手臂自崖壁上次第展开,如层浪叠涌;万般姿态的手掌,或五指平伸,或轻拈法器,似花绽放;金光灿灿的主尊观音造像盘坐莲花宝座,慧目下视,慈悲安详……2021年2月23日拍摄的重庆市大足区千手观音。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这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集雕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足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城市,将如何行动?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新则是一座城市焕发活力的不
来源:中国新闻网9月17日,北京,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展出的释迦牟尼佛像(南宋)。当日,“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国博开展。该展展品数量共82件(套),其中,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66件,包括大足石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像、
观众在欣赏南宋时期的观音坐像。(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中国日报9月17日电(记者 姜东) 2021年9月17日,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中国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重庆大足石刻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5万余尊石窟造像演绎了石窟艺术于宋代步入晚期后的再度辉煌。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的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你知道是谁让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吗?今晚八点,在大足区长直播带货活动中,大足区区长李步彬就将为观众们揭开谜底。第一个把大足石刻推介给世界的,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1940年1月,梁思
图/文 黛瓦粉墙大足石刻不及龙门和云岗两座石窟名头响亮,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却早于比它们。大足为何叫石刻而不是石窟?大足有洞窟也有寺庙,叫石窟是没有问题的,一直叫“石刻”有人认为是因为约定俗成。大足是一条凹陷的岩壁石刻造像长廊——凹陷的
文图 | 老理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老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迹、珍奇异宝可谓是蔚为大观、数不胜数。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石刻(窟)是其中最耀眼的文化瑰宝。说起中国古代石刻(窟),人们自然会想到“敦煌、龙门、云